尊敬的李校长、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今天是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母校迎来11666名新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谢谢李校长邀请我作为校友代表参加这一隆重的迎新典礼!
我是61年前,1961年进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那一年学院有两个系,农业气象系三个班90人,气象系三个班90人,共180人。连同在南京大学校区的第一届(60届),全院只有三百多学生。经历甲子峥嵘岁月,南信大今年一年就招收一万多新生,全校师生人数是当年的一、二百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值此向母校致以崇高的敬意!
人们常说上大学就学两样东西:一是打基础;二是学方法。对我们老校友来说,大学时期还是磨炼意志,树立艰苦奋斗人生观的五年。1959年初开始的“自然灾害困难时期”促使国家决心建立一所专门的气象学院。1960年招收的第一届学生是在南京大学气象系寄读的。1961年秋,当我从广东来到南京浦口,挑着行李,按着录取通知书的指引去寻找那让人幢憬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圣地时,见到的却是满地泥泞、杂乱无章的建设工地。仅有的一幢小楼既是师生员工宿舍,又是全院唯一的办公场所,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洗脸刷牙要到附近的池塘去。那时天旱池塘半干,舀起一杯水尽是小虫,许多人都病了。上课是在没有完工的“服务楼”,门、窗都还没有安装,雨水能淋湿半个教室。遍野的黄土地,旱天是“洋(扬)灰路”,雨天变“水泥道”,南方来的人数九寒天还只穿着单裤…。大自然给我们这些“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气象学者来了个下马威!在那物质匮缺的年代,求知的愿望和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都转化成无穷的精神力量。女同学把节余的粮票送给男同学;男子汉冬天到几里路外的盘城集湖面砸冰块,拉回来解决吃饭用水困难。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拉煤渣铺路,平荒地植树,种蔬菜自给。周末学英雄,谈理想,树风格、讲情操…。高昂的英雄气慨使我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温暖的兄弟情谊战胜了天寒地冻。建院的年代整个气象学院成了一座大熔炉!直到两年后,教学楼盖起来了,最后一口井也终于打出水来了,大家才有了初步的生活和教学环境。记得自来水就要通进宿舍楼那一天,同学们集聚在洗脸间,打开所有的水龙头,等啊等啊,突然间,黄黄的泥水夹着铁锈哗啦哗啦地从一个个水龙头喷射出来,大家高呼着“水来了”!“水来了”!欢呼雀跃。只有经历过寒冬的人才真正懂得太阳的温暖!建院初期那艰苦的环境锤炼了 “敢与天公试比高”的新气象学者,造就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他们的情商,成长为后来大气界的教授或高层次管理人才。“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五年的大学生活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锤炼了我们战天斗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现在母校已经面貌一新:有一流的老师,一流的设备,出一流的成果,培养一流的人才。教学成果和科研水平都位于大气界前茅!在这么美好的环境中同学们一定可以学到最先进的知识!
同学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社会急需大量的气象人才!祝愿同学们胜利完成学业,早日走上社会,为发展大气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祝同学们健康快乐,学有所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