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学校考虑得这么周到,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拖着行李箱从东跑到西了!” 坐在学校专门为老生返校开通的地铁接驳班车上,商学院大二的杨同学开心地说。原本她下了地铁准备再打车回学校,直达宿舍的班车让她省了不少周折。
这两天,不少返校的学生惊喜地发现,一出“信息工程大学站”便看到了学校的志愿者,他们高举“南信大老生返校接站专车”的引导牌,一路引导学生坐上学校的接驳班车。这样的待遇让同学们笑言“受宠若惊”!
考虑到地铁站离宿舍楼还有几公里距离,学生开学返校拖着行李步行不便,经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在9月1日至2日老生返校期间,开通地铁站到校内的免费接驳班车,解决学生返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早上9点,老生返校接站专车准时停靠在“信息工程大学地铁站”2号出口。司机和引导员分工合作,协调座位,帮助学生搬行李,50座的接驳车不一会就坐满了学生。这辆车刚启动向学校驶去,另一辆空车又停在了地铁口,“人满即发”。调度员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配,使班车实现无缝衔接。而班车的运营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
据统计,两天时间地铁接驳车共开出50车次,接送学生和家长3000余人。“两辆车4个驾驶员轮流作业,每辆车上还有搬运工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每天10个小时不间断接送返校学生。”司机李师傅介绍。当问到这么大的工作强度累不累时,李师傅憨笑道:“我们累点没啥,我们的学生少跑路就行啦。”
报到结束后,校园巴士带来的幸福感还将持续。“学校东西向较长,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校内出行,本学期起我们还对校园巴士进行了较大调整。” 后勤服务总公司总经理吴波介绍,在半年的试运行之后,学校通过一卡通大数据分析,以及在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重新梳理了师生的校园交通需求,更加科学地调配了校园巴士资源。
本学期起,校园巴士运营车辆增加到5辆,运营班次由原来的18个增加至工作日的29个,高峰期多辆车同时上路保障运力。除了白天运营,本学期还新增了晚上7点到9点30分的晚班车,每半小时一班,方便上下晚自习的学生。“以前自习上到很晚路上还有点害怕,现在有校车保驾护航感觉好安心。”金融工程专业的女生冯雅婷说。
为了方便师生出行,校园巴士还在周末贴心地加开了学校到地铁站的接驳服务。在小东门封闭施工的特殊情况下,巴士需要绕行3公里,同样加开晚班车方便晚归的师生。和工作日校园巴士在教学楼宇间穿梭不同,周末巴士特意安排了宿舍区的站点,实现了从宿舍到地铁站的“无缝对接”。在试运营结束后,后勤部门将启动校园巴士站点建设,设置遮雨棚、金属护栏等。
此外,学校还开通了到地铁3号线成贤学院站的接驳车,配合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集中运营,有效提高了校车运营效率。“一出地铁站就看到了印有学校logo的大巴等着我们,顿时自信心爆棚”、“准时高效、服务周到,感受到学校满满的爱”……上线才两天,接驳车就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为了保障校园巴士的准时高效,后勤车队做了大量细致繁琐的工作。“巴士运营路线虽然不长,但是停靠站点和班次都较多,因此准备工作很重要。”后勤交通服务中心主任张华英说。有效调度车辆、一趟趟奔波踩点、确定行车路线、计算间隔时间……穿梭在校园里的一辆辆巴士背后,流下的是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流露的是服务好每一位师生的真情。
同学们排队乘坐“地铁接驳车”
志愿者接站
帮助搬运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