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截至目前,我校获资助项目111项,资助经费5055.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资助项数增加21项,经费增长26.6%。另外,我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建议资助1项;还有部分联合基金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处于评审阶段。此次获批项目中包含面上项目44项,青年基金58项,重点项目2项,优秀青年基金2项,外青2项,组织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3项。立项总数在全国排名第87,省内高校排名第14,立项项目经费数全国排名第94。
2018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学部获批数如下:数理学部11项,化学学部2项,生命学部1项,地学部68项,工程材料学部4项,信息学部19项,管理学部6项。其中,地学部较去年同期立项增长21项,增幅44.7%。
从各学院获批情况来看:大气院获资助项目数最多,为19项;大物院获得资助经费最高,达876.5万元;大物院、管工院项目资助率均超30%。各学院项目获批情况如下:大气院19项(855万元),海洋院6项(185万元),大物院13项(876.5万元),应气院5项(238万元),地科院8项(355.1万元),遥测院8项(311.2万元),水文院5项(200.5万元),环科院7项(295万元),数统院6项(147万元),物电院6项(509万元),计软院5项(203万元),信控院7项(363万元),电信院8项(312万元),管工院6项(161.5万元),商学院1项(20万元),法政院1项(24万元)。
其中,我校物电院刘博教授申报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融合光通信技术”和重点项目“基于编码调制的超高速超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关键问题研究”同时立项,分别获批资助经费130万元和288万元,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实力。大物院陆春松教授申报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云雾物理及其参数化”(130万元)和赵天良教授申报的重点项目“长江中游‘次盆地’大气气溶胶年际异常凸增及重污染过程气象影响机理研究”(306万)同时获得立项资助。
我校自2017年10月开始启动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织申报工作以来,注重基金组织培育,有统筹、有规划、有目标、有策略地开展组织、动员工作。一方面学校和学院积极动员、广泛宣传,有针对性地对基金组织申报工作提供指导,特邀多位基金会评专家结合多年国家基金组织申报经验做了专题报告;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基金“五轮”评审工作。此外,对于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优青等竞争异常激烈的申报项目,学校还组织了校内外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重点凝练和提高,帮助申报人提高答辩质量和竞争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基础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对推动和加快我校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均有重要意义。2018年是“十三五”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我校自科基金工作将继续按照学校部署,围绕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基础研究影响力等目标,努力实现快速发展,为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